所有參展者

Dr. Alex Zipprich 副教授與其學生團隊

本次展覽由深圳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的學生與Dr. Alex Zipprich 副教授合作完成。當前活躍展覽創作者是來自深圳大學本科四年級的陳娉、陳佳鴻、林東方、陳淑婉與本科三年級的黃偉超、張百墉、黃永融、陳穎。該項目始於一個設計課程的初步建築設計方案,並逐步發展成爲一個展覽裝置。其最初設計團隊,分別是 陳娉 陳佳鴻 林東方 馬志鋒 陳淑婉 黃穎琳與蔡林墉。他們提出去除天水圍所謂 “City of Sadness” (悲情城市) 的標籤,並在探索和思考空間形式、微型經濟與社區生活後給出設計策略。該裝置是對未來城市居住模式的探索和對其中某些關鍵住宅設計組件的抽象化展示。

Alex現任深圳大學副教授,之前曾任香港大學副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助理教授。同時是一位具備國際項目經歷的德國注冊建築師與英國皇家建築師。

展覽作品

幸福光譜 — 從單調的公共住房到包羅萬像的世界

  • 2019年 12月 19日 - 2020年 03月 15日

  • 10:00 - 22:00

  • 南豐紗廠

該裝置設計是建築與城市規劃系學生對香港天水圍公共房屋的設計提案,傳達了對未來住宅的願景與策略。

該項目打破香港公屋的普遍單一性,探索現存建成環境下的替代方案和未來發展潛力。它並非是平地而起的新建築,而是關注場地已有的景觀和可利用的建築組織關係,是一個以香港公共住房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大膽嘗試。

在這個裝置中,住民們會發現各種功能被集成組織到了他們的居住環境中。舉例來說,建築的插入,促進了更多的交流和多樣化的活動,包括一系列生活方式的選擇,如共享工作和共享居住,進一步由微型經濟貫穿整個居住系統。設計出發點不僅僅是支持公屋住民群體的完整性和尊嚴,也是為了激發對其居住環境的認同感和幸福感。

裝置包含房屋的革新建築輪廓的設計圖及建築模型,表達從公共房屋的單調走至活力多樣的居住環境的概念。建築模型展示於既有建築插入擁有多功能空間的設計細節,適用於不同的生活場景,當中包括共享工作、共享居住,以及能參與各種活動,如舞蹈、音樂、拳擊等的康樂空間,改革既定的建築設計,對居民的個人成長、幸福感、人與人之間及與環境之間的互動提高。

單以住宅為基礎的天水圍,有近三十萬居民,是一個極度一維化的集合戶型,亦是一個地積比率達到5  –  6的高密度城市,但天水圍的未來發展似乎已被建築師與城市規劃者所忽視。其實天水圍展現著與現代主義相似的的迷人之處,天水圍擁有環山環水的濕地景觀,因與自然山水的關係而命名,這種隱喻同勒·柯比意主張與自然的相互關係不謀而合。

這個項目傳達了設計者的願景,只要當代乃至下一代有機會去介定、改變及積極塑造天水圍,滿足居民們對未來生活的期望,天水圍便能向上發展。樂活空間環境不是使建築憑空產生,而是必須關注當前的景觀和現有的建築結構。

為了改變單一的居住模式,學生們提出了垂直和水平兩個維度的轉換策略,並通過減法和加法去增加多樣性。減法是指在一層或多層之間拆除一些非承重牆,加法則是在多層空間加進插入擁有多功能空間的設計,從而實現更多的視線交流,並為居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間。在減法的過程中,特意保留結構性組件,使日後能追踪和說明空間改造的邏輯與可能性。居住單位的重新組合基於一個居住組件主體,居民可以自由選擇居住組件,組件既有標準模式,也能享有度身訂造服務,以實現不同的生活場景 ,例如,以三層住宅單位的形式來增加居民間的互動,重現過往和睦及守望相助的鄰里關係。

這些設計元素和展覽裝置,主要是以天水圍公屋建築群探索出可行、具建設性及令人嚮往的未來願景,創作者均是就讀建築學和城市規劃專業的學生們 ,正代表了Z世代對未來生活的貢獻與願景,並為這炙手可熱的城市議題表達自己想法。